第(1/3)页 “谢谢方教授团队的基础研究支持,之前调研的癌症村事件已经另有眉目。” 周彦教授的话不多,浅尝辄止。 方子业看完暂时站定,快速编辑道:“周教授,我只是提供一个思路,任务的完成人还是实验室的一线人员。故此不敢居功。” “方教授你要谢,实验室里的老师们也要谢。” “想要从茫茫多的未知成分和结构中寻到关键节点,没有方教授你梳理线条还是不行的。” “方教授今天要门诊吧,我就不打扰了。”周彦的心思还颇为细腻。 方子业也就没再多回话。 华国的癌症村数量不少,原因未明者也不只有之前周彦教授框给方子业的那几个。 调研中,如果未发现已证实的致癌物超标,那么就需要寻找新的致癌物,并且对其致癌性进行定格,到底是一类还是二类或者三类,这是公卫必须要做的事情…… 这件事方子业的确没有那么大的功劳,但也实在地帮忙梳理过,在主框架搭建上有一定贡献,但都只是猜测,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数据支撑。 …… 中午,十二点四十分。 方子业才送走‘上午场’最后一个加号的病人,闭合诊室门后,方子业与林方忠二人抬起盒饭开始扒拉。 大概十二点五十分,有病人与家属拿着检查单尝试着推开诊室的门。 推门的吱呀声响起后,林方忠回头,方子业抬头,两人的嘴里挂着菠菜和才送进嘴里的辣椒。 八目对望后,是病人和家属默默地关上了门。 吃饭最大的规矩,在华国是畅行无阻的。 方子业现在是门诊的坐诊医生,并非急诊科的值班医生,按道理该享受准时吃饭的权利。 方子业继续默默干饭,倒是林方忠立刻起身到了门边将门反锁上。 坐下后,趁着嘴里暂时清空低声开口:“师兄,按照你这加号的节奏,一天恐怕要看六七十个病人。” 门诊正常的工作时间就是七个半小时,上午的八点到十二点,下午的两点到五点半。 一共就是四百五十分钟。 六七十个病人,算上初诊与看结果,至少也有一百来次。 每一次就算是用五分钟时间,也得加班。 或许人次更多。 “林方忠,我现在的门诊结构还是比较单一的,熟悉了流程,看起来就比较简单。” “如果是复杂的综合型病种,那看起来更不容易!~”方子业道。 林方忠没再继续回话,而是等扒完了饭后,才把点好的咖啡端上桌,清理好了桌子后,两人各自后靠斜躺暂时休息。 林方忠暗笑道:“师兄,听科室里的老师说,就算是看单一病种,功能障碍病种的阅片和诊断复杂性也很高。” “邓勇老师每次的平均看诊时间都要在十分钟以上。” “所以,一天能看诊的最大容量也就是四十个左右,有一次加号到五十个,听说加班到了晚上的七点半。” “还是师兄你厉害啊,六七十个号,一般下午六点就干完了。” 能进汉市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的,学习能力和思维捕捉力都没问题。 横向对比看诊的时间,就能略窥两人的实力差距。 也能比较客观地猜测方子业目前的综合水平。 “说不定是你师兄我看得比较毛糙呢?”方子业笑着问。 “那怎么可能?这种病种看得毛躁,师兄你都被投诉多少次了?” “其实跟师兄你的门诊,我觉得自己的阅片水平也有不错的提升,但很多时候还是有些云里雾里,不够通透。”林方忠主动给方子业说着自己的提升。 方子业的体感并不大,林方忠才进创伤外科,他的阅片能力短短两三个月也就是从1级5/20提升到1级15/20左右。 都还没提升到2级。 这样的提升,在如今方子业眼里,真的没太多区别。 不过该勉励的还是要勉励:“有提升就好啊,这样就会觉得生活比较充实。” “你现在的水平,比起我当年可提升得快多了。” 林方忠点头,有些窃喜:“托师兄你的带教,我在这方面的提升,的确比同一届同学要提升得略快一些。” “虽然在练功房里找不到提升感,但在查房的过程中,我自己能感觉得到自己看得到的结构会比其他人更多一些。” “这还才两个月。” 方子业回了中南医院后,林方忠才开始跟方子业的门诊。 两个月时间,能够拉开其他同学一截距离,林方忠已经很满意了。 积累这种东西,就是要靠着时间和效率慢慢去磨,才能拉开差距。 虽然主要目的并非是拉开与其他人的距离,但拉开距离后的成就感回馈,会让人有些着迷。 否则的话,林方忠此刻不与自己的同学比,反倒是与自己的师兄们比,那不是纯粹找虐么? “诊断框架的三大阅片术、查体、基础理论,是医学最硬核的基底。” “临床操作中,我们创伤外科的止血术与清创术,也绝对是最通用的货币,更提纯点理解就是一般等价物。” “这些节点,你再怎么花费时间去务实都不为过的。” “而且,与理论学习一样,你最开始要做到的就是记忆与初步理解!~” “如果你都记不住关键的解剖是什么,那你肯定阅不好片,如果你连查体术怎么做都不知道,那你肯定也做不好查体。” “类比到外科操作中的清创与止血,如果你连做都做不到,你就无法体会它们可以在临床综合术式中的应用与目的。” “所以,你也不要怪师兄现在不告诉你为什么在练功房里为什么要那么练,你就先跟着练,等到练好后,自有你体会的时间。” “而且林方忠,现在你的机会还算好,等到我的学生回来后,可能你们就要均分跟诊的时间了。” 方子业是一个说话很直接的人,不藏着掖着。 现在胡青元不在,你跟着我我愿意倾心而授,可以后,我也有自己的学生。 林方忠憨笑点头。 谈未来太远,现下能跟着方子业看门诊的机会就弥足珍贵,除了自己之外,邓勇的其他学生都没有这样好的待遇。 一方面是自己争来的,另一方面,就是方子业是自己的直系师兄。 …… 下午,六点十分。 方子业将住院证推给坐在自己对面的青年:“你父亲的这个情况,你不用纠结这么多。” “如果可以通过吃药就能吃好的话,那么我可以向你保证,我以后可能要改行了。” “因为我所学的东西都变得毫无意义。” “你不用纠结,吃药肯定吃不好。结构性的问题,以目前的技术水平,是没办法通过单纯的药物进行改善的。” “他的肌肉之间已经粘连,他的神经出现了卡压,如果不予以松解术处理,肯定好不了……” 方子业让林方忠把青年的父亲带出去后,说话非常直接。 青年犹豫好一阵,才道:“方教授,其实我也不想这么纠结,只是您也知道,我们都是普通的打工人。” “您可能不知道,我为了抢你的这个号,我抢了快一个月,上周六才抢到。” “您刚刚又说,我父亲如果要预约住院的话,可能要一个半月,也可能要两个月左右。” “这时间也太长,太不固定了吧?” “我都不知道那时候能不能请到假。”青年三十二三岁左右,比方子业稍大一些,也是恳切地说出了自己的难度。 方子业站起来,点头道:“我也能体会,如果是我家人生病了总是要等,我也觉得烦躁。一切时间都不固定的话,会更觉得内心不安。” “可问题是,我没办法给你一个特别精准的答复。你想的是可以精确到哪一天的哪一个小时,哪一分哪一秒。” “这样你好请假。” “但是,医学是不固定的,就好比你无法预料你父亲的病情会发展到这么严重的程度,如果早知道,你肯定早就带他来检查了不是吗?” “如果早知道会如此,你父亲他自己也可能在早年间不会那么拼伤自己的身体。” “我们科室有一个预约患者的本子,上面的信息记录都非常完全,大家都是这么预约的。” “你说吧,我怎么可能会因为你困难,就提前把你父亲住院和手术时间提前呢?” “谁的家属不用上班呢?” “体制内的也要上班啊,如果来了什么紧急检查,他们也脑壳疼得很。” “我这边有很多体制内的人打电话给我说,他们下个月要搞年度检查、审核,希望我通融的。” “我如果通融了他们,这个月就让他们亲戚住进院来,那之前九月份就预约做手术的普通人怎么办?” “我如果现在可以同意给你插队,就有可能在好不容易排到你父亲的时候,把你插走。” 青年闻言,嘴角一翘一翘,收好了方子业递过来的病历本、住院证:“方教授,您说当然是这么说,可其实还是有操作过吧?” 方子业笑了笑:“你去预约了就知道,我们医院预约病人的本子上,每个人的前面都会有一个标号。” “我们科室啊,每天都会把当日住院病人有几个,是哪几个标号录制出来,发在公众号和视频号上。” 方子业给了对方一个监察的途径。 青年还是意味深长地道:“但是,方教授,你们科室当日出院了多少病人,空出来了多少床位,我们是不知道的,不是吗?” 方子业站了起来,愣神看向青年,不发一言。 青年觉得自己的话也有些太过僵硬,可能惹恼了方子业,便马上玲珑道歉:“方教授,我不是在故意钻牛角尖,对不起。” 方子业则深吸了一口气:“对不起倒不至于,我也要下班去吃饭了。” “我不回答你刚刚的问题,是我没办法回答。” “对预约住院病人的前缀进行标号,每天进行排布视频发布至公众号,已经是我能力范围内的极限。” “想要达到绝对的公平,个人能力有限。” “而且说一句不太好听的话,如果我的父母有病需要住院治疗的话,我也会不惜一切代价地让他们第一时间住到医院里去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