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王布犁如此轻描淡写的模样,钱唐只是拿起桌子上的三国演义: “我听闻你为这本书扬名,还专门写了一首词?” 罗贯中是谁啊? 根本就没听过。 王布犁这个驸马爷的名头在京师,那可是如雷贯耳。 尤其是他专门为了一本名不见经传之人的书写了词。 那可一下子就把众人对这本书的期待给拉满了。 “钱尚书,你知道什么叫相互扬名嘛,别看此时我给这本书扬名,兴许三五百年后,我就靠着这本书来扬名了。” “好家伙,我还不信了。” “这可是号称老不看三国的谚语。” “我活了这么多年从来没听过,你编的吧。”钱唐忍不住哼笑一声:“看样子你为了推广这本书,可真是下了不少苦功夫。” 钱唐快速翻过王布犁写的词,他都看了很多遍,重点是被王布犁夸的三国演义,到底能有多好看。 这本书一下子就把钱唐给吸引住了,尤其是他这种从战乱当中走过来的人,光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,分久必合就引起了他强烈的赞同。 待到太子朱标中场休息来找王布犁的时候,他发现刑部尚书钱唐坐在一旁拿着三国演义仔细的看,没去干活,顿感奇怪。 这本书当真能吸引人到这个地步? “钱尚书是来干嘛的?” 王布犁便把一旁的奏章给他看,朱标看完之后,眉头紧皱。 这些言官是不是没事干了? 总是鸡蛋里挑骨头。 不过他转念一想,便知道这是谁的主意。 胡惟庸他拉拢王布犁不成,心中必然是憋着一口气想要找回场子,这才多少时日,就安耐不住了? 朱标瞧着言官提出来的这几个劝谏的观点,心里盘算着该如何做。 但是他想了一会,全然没有头绪。 士卒的军服适用于训练,难不成为了国子监的学生还要专门设计出来一种衣服? 还有这寒冷之时,国子监学子如何保暖? 北方人如何保暖,他们就如何保暖,还用得着他们来强调! 朱标对于这件事很是气恼。 国子监的学子就高人一等吗? 明明就是这些言官想法子找事,才挑出来一大堆理由的。 “你就不生气?” “我为什么要生气。” “你都能解决?”朱标有些不可置信的询问: “这些言官难缠的很,但又不得不设立,万一其中有些人是真的正直之人,朝堂就算赚到了。” 王布犁随意应答:“谁说我们国子监给学子发的服装叫军服啊?” “啊!”朱标脑袋懵了一下:“还能这样!” “什么叫还能这样?”王布犁放下手中的笔: “我们管这个叫作训服,是为了复古君子六艺,将来还要训练他们射箭,驾车之类的。 况且蒙古人来袭击,到时候全民皆兵,他们也可以帮上忙,两全其美的事。 再说了,我国子监之事,需要向他们解释吗?” 朱标再一次被王布犁的给惊的愣在原地。 王布犁瞥了朱标一眼,太子是真的没有经历过部门之间相互扯皮吗? 小小的县衙五脏俱全,什么狗屁倒灶的事王布犁都经历过。 朱元璋是不是也没教过他这见闻? 不过王布犁转念一想,朱元璋的帝王心术也是野路子出身,全靠自己摸索,他能教儿子,也教不出来什么具体的。 大多都是人心那一套,真到具体事情上,老朱自己个都白瞎。 瞧他一点都不因地制宜制定出来的那些政策,就可以窥见一二。 朱标缓了一会,才反应过来:“你说的不对,言官有纠察百官的职责。” “所以我说的是国子监的制度啊,并不是以我个人的名义反驳的。” 得益于目前老朱建立的政策并不完善,言官的职责还没有进一步扩大。 以至于到后面都为了获得皇帝的廷仗而享誉天下,就此扬名。 “额,你,嗯,说的在理。” 朱标不知道要说些什么,他对于这些文字游戏或者抠字眼实在是不擅长。 王布犁本来就是钻研大明律的,对于一些抠字眼的话,很是有经验。 “这个问题解决了,那其余的呢?” 朱标一想到到时候咱在朝堂上把这些言官给辩驳倒,他就充满了期待。 “太子哥,我成为驸马之后,能不能被赏赐些田地啊?” 朱标当然知道王布犁说的是什么,他爹赏赐给亲王的田庄,以及勋贵田庄。 勋贵田庄就包含了勋臣和皇亲国戚这两样,王布犁作为驸马自然是属于皇亲国戚行列里面。 “当然有了,一般都是成亲之后再进行划分,你现在就想要?” “嗯。”王布犁自然不能表现的过于大公无私: “把我和公主的田庄放在一起,再让我挑选些工匠来,我就能帮朝廷解决北方冬日不至于那么苦寒的现象。” “划。”朱标一锤定音道:“我马上回宫同父皇说明此事。” 第(3/3)页